陆 匠人精神

敏捷,是一种匠人阶层的唤醒”

我曾经拜访过印度某个Freemason(共济会)分所,这个世界上最大地下组织来源于传说中制造巴比伦神殿的三个石匠。教谕认为石匠是人类中掌握自然奥秘的一群人,常人只是“神有缺陷的复制品”,而只有靠匠工的不懈努力才能修补人类缺陷使其更接近于神。这也是为什么共济会的标志便是圆规和方矩,方圆规矩的隐喻在六芒星下变得直白。

也许西欧文明开化来自于匠工阶层精英化,不论是对技能技巧的极致追求,或是家族荣耀的逐代传承,这样的阶层似乎在可以营造一种近乎偏执的质量文化。之后,匠人阶层的经验和行规在大生产时代演变成各种制造业雏形,最终演化成一种现代的规模化的制造业体系。从匠人阶级到现代制造业体系,必然是某种技能精益,经验积累,和规则验证极致后模式化规模化的演变。而究其根本,其核心充满着精益中两大核心:“以人为本”-社区荣誉(community honor)和家族传承;“持续改进”-技能演进,经验积累。

相对于西欧文明,我一直苦恼于为何从未断代的华夏文明始终未曾在历史的任何时刻诞生一个类似的匠人阶层。匠人这个在欧洲曾经被认为是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的职业,在中国被关闭在始皇帝的骊陵中殉葬。不止一次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感叹同时期中国的器物精细之程度远胜于欧洲其他文明,但惋惜的是,繁荣延续的匠人阶层未曾出现,更未曾产生过一个趋于成熟的制造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文明善于制作工具,华夏文明善于制作器物本身。工具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技术,传承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技术,而若只关注于极致精细器物本身,只能理解为中国曾经出现的伟大匠人更关注于“孤品”,或者是更关注于权威绑架。

从精益中衍生的质量文化实际上是对匠人阶层的一种传承,近乎偏执的关注质量,并使用专属的工具和执行相关的流程保证质量,这必是对16世纪共济会繁荣时代(也是工业时代开始的萌芽期)致敬。

很多次,我被告知“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我忍不发,因我明白匠人们自古以来只是领导者手中更高级的工具,只需做,不必问。而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唤醒我们缺失了千年的匠人荣耀,让他们清晰地听见,如果人类走向完美的历程为敏捷项目,他们便是骄傲的交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