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脉络

我尝试思考后现代主义兴起的脉络。 理解「后现代主义」中的「后现代」不应该抛开「现代」来谈,错误的观点是将「后现代」当作「现代之后」发生的事情,而应将「后现代」作为「现代」的延续。这种延续性来自于「批判性」:「后现代主义」中的批判性本身就是「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之前的前现代而言)批判性的延续,在这点上, »

设计师面试

过去8年里,在中国和北美,加起来直接面试过40位年轻到资深不等的设计师,我不认为中美设计师面试考察点有太多区别,本文便是我对设计师面试的简单总结。当然,这些建议基于我对设计的宏观认识,它们包括: 设计是复杂的人、团队和社会活动; 看到、识别、并利用设计之外的力量达到设计结果才是设计真正的力量; 设计是智力工作,智力工作需要学徒精神。 设计过程胜于设计结果。 作品集展示全面能力和设计过程 作品集通常是设计师参与面试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作品集应该体现的有四个方面: 设计技能的广度:设计工作已早已朝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一技能,从研究、版式、字体、视觉、 »

重新思考波特五力

Michael E. Porter堪为企业战略理论大师,「波特五力」则是企业战略的基础理论框架,战略分析师通过对五种力量的分析,寻找到企业成长的最优路径,十几年来奉为经典。 《HBR's 10 Must Reads - On Strategy》中收录的《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即是「波特五力」的经典之源头, »

Reliability还是Validity?

去年一场设计思维的工作坊,我讲到了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区别,当时我展示了一幅图,图的左边是分析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即期待重复发生的事件中、用重复的方式找到共同之处;而右边是直觉思维(Intuitive Thinking):即期待突然降临的灵感突然奏效。 讲演中我说:分析思维更加重视可验证性,而直觉思维更加依赖于某个可以信赖的人,此图有些错误,右边应该是Reliability,左侧才是Validity。 直到今年,经过朋友的指点,我才意识到,我对于Reliability和Validity的理解是错误的。以下是我对Reliability和Validity的重新理解,并做了相关的延伸阅读,是以为记。 可信赖的过程和有效的结果 »

设计实践与敏捷研发体系

一位来自传统企业、正在经历研发系统敏捷转型的IT组织管理者L先生问我:「当整个研发体系正在朝敏捷方向转型,现有的美工该怎么办?」 本文回答L先生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谈敏捷研发体系转型的基本逻辑: 敏捷体系的基本逻辑 对于传统公司的研发体系而言,定义需求、设计方案、研发系统、测试系统、系统部署、和产品运营往往是独立存在的阶段。越来越多人开始实践敏捷时,选择第一步往往是通过敏捷研发实践和持续构建,将开发体系和测试体系整合(图中①)。 在经历了第一步「研发+测试」敏捷实践之后的第二步,往往是向后将「上线体系」集成在「 »

何为战略

我一直相信知识工作者的成长路径,无论是程序员或是设计师,从信息的收集者、开始分析信息形成逻辑、在逻辑上包装内容、把内容形成产品、最终从产品中抽象出形态、归纳原则、总结规律,而战略(Strategy)正是成长路径中重要的一环。 当我重新阅读《HBR's 10 Must Reads - On Strategy》时发现,经过几年的积累,对「战略」一词有了新的认识,这便是此系列《 »

设计研究与创新的关系

设计界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用户或市场)研究不是创新的决定因素”,最广泛流传的两个论据一个来自于福特T型车的传奇:“如果我问用户要什么,用户永远说要一匹更快的马”;另一个来自乔布斯把苹果的用户和市场研究部门裁撤,才有了跨时代意义的苹果手机。 究其根本是在质疑“用户”在创新中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是关键因素还是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前者,我的看法是:不能因为一个错误的问题就否定用户的作用,事实上,这个故事已经被产品经理奉为经典;而对于后者,我曾经亲自在一个设计大会上向苹果一位设计负责人求证,他的回答是:乔布斯希望所有设计师和工程师都拥有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思维,而非一个部门,因此裁撤的原因并非研究无用。 在我看来,此两点论据不足够论证用户在创新中不是决定因素,我本身的反驳观点也显得并无足够说服力, »

全渠道零售下的供应链革命

本文是对2014年RSR出品的关于新的供应链战略研究报告的研读。 零售业的基础模型有两端,采购和销售,二者重叠的部分是运营,即计划、采购、销售、分析的过程。因此零售业的核心策略无外乎三种: 增加销售(卖出更多货品); 降低运营成本(更高效和精简的运营); 降低采购和货品流转成本,以及更快上架周期(通过更高效和多样性的供应链)。 本文所讨论的范畴是在全渠道零售的大背景下,对供应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都有哪些挑战和机会,零售商们是如何应对的,以及组织架构对供应链战略的影响。 全渠道零售的变局 从销售端来看,全渠道零售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有三个显著的变化,即: 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 »

设计的坏领导

设计已经越来越从件「专业活动」变成了「社会活动」,设计师不单单要和终端用户打交道、跟团队中各种角色的成员打交道、还要跟组织内把设计转化为业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打交道,设计领导(Design Leadership)成为设计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领导可能包含在以下设计活动中: 与终端用户一起共同设计(Co-design); 通过设计研究获得目标消费人群的洞察(Insights); 和不同技能背景的设计师完成设计; 与业务和需求方确定设计方向、实现、和未来战略。 在你所经历的设计项目中一定会回想起来一些不好的经历,回想一下领导者,看看他们是否有以下问题,从而思考,一个优秀的设计领导者,在设计项目中都在干什么: »

设计之外的三个问题

也许你要挑战「设计就是设计」,但你无法改变的是,真实世界里,我们所面对的设计挑战早已超越了设计本身,无论你如何缩小设计师的定义,事实依然不能被改变——我们所处的设计环境,逼迫我们在组织架构中解决社会性问题、在商业模式中解决盈利性问题,而不简单只是个设计问题。 Donald Norman在2010年一篇论文《Why Design Education Must Change》中特别提到: Many problems involve complex social and political »

全渠道零售的逻辑

最近参与了多个跟全渠道零售相关的项目投标,对北美地区零售商全渠道战略的现状和趋势做了全面的学习和分析,尝试总结一下全渠道零售的基础逻辑,简要来说,逻辑如下: 因为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更加强大消费者(Empowered Customers)群体; 消费者强大之后,获得商品信息、获得商品本身、和品牌之间的关系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差异; 这三种差异是全渠道零售需要解决的重点; 现有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技术基础很难解决这三种差异带来的难题; 传统「渠道」建设思路已经失效; 需要一种新的全渠道构建思路,围绕「消费者」的全渠道零售思路。 强大的消费者 »

致胜全渠道零售

线上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已深入消费者,在此背景下,零售商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将信息和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本文是全渠道零售学习的另外一篇翻译文章,原文《How to Win in an Omnichannel World》刊载在MIT Sloan Review 2014年秋季刊中。 居住在马萨诸塞州阿什兰的教师Paula Cuneo收到了之前从Gap的网站上订购的10条不同颜色和尺寸的灯芯绒裤子,然后退了其中的7条。根据2013年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Cuneo小姐无意中成为了全渠道零售环境中关键挑战的代言人——在这个环境里,顾客购物行为发生在线上下的各种渠道中——而关键挑战则是「 »

关于全渠道零售的对话

本文译自福布斯杂志2014年一篇关于全渠道零售的采访,原文在An Omni-Channel Pioneer Explains His Methods 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指在多种销售渠道上建立无缝连接的客户体验,这些渠道包括:实体店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邮件、目录等。许多零售商都把全渠道作为实现其数字战略的重要机会。由于目前可供客户选择的渠道极为丰富,使用场景也变得极为多变,零售商需要在客户体验的整体角度上思考其全渠道零售的实施。 FAS是Chico旗下价值26亿美元的休闲类女装品牌,其首席信息官Eric Singleton是其「数字剧场计划( »

平行世界的美学

本篇是《Speculative Everything》一书第7章《Aesthetics of Unreality》的读书笔记,在纽约听说许多设计院校的中国学生都会阅读我的这个读书系列(请访问《异梦》专题),深感欣慰,觉得要继续写下去。 另一个平行世界,真实与虚幻搅碎成一种触发的力量,点醒观者思考那些不真实的、不切实际的、未知的可能性,这种力量便是存于虚实平衡之间的「美」。而对于平行世界的设计师们,真正的挑战在于虚实之界的拿捏,过真,则索然无味、过假, »

零售商的创新实验室

本文将为您解读北美领先的百货型零售商在创新方面、特别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 Westfield位于曼哈顿911遗址公园旁的世贸中心店将在下半年开张,这座价值14亿美元的超级购物中心将集中几年来Westfield最新的创新科技。从伦敦到悉尼、东海岸到西海岸,Westfield的创新实验室,正帮助着全球九十多座购物中心利用最新科技提高购物者的体验。创新服务副总裁Rayna Wiles说: 数字的力量正在放大现实世界的边界。 而释放这种数字力量的,就是创新实验室(Innovation Labs)。我尝试选择8家成立过创新实验室的北美百货零售商(Department Store)进行研究,包括其在媒体上的报道、相关创始人的简历、以及相关研究文章,尝试梳理创新实验室的建造逻辑。主要发现如下: 北美销售前9名的百货商,从2012年起, »

Inception的核心逻辑

Inception是ThoughtWorks多年以来使用的启动软件设计和交付项目的方法,通过3天到两周的时间,采用集中式、互动式的设计工作坊,帮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对项目范围的一致,快速进入项目交付。 Y同学是我们最年轻的设计师,她问: 最重要的事情,我认为单词应该写对,是「硬塞噗婶」而不是「硬塞噗母」,然后我来用最轻松的、完全不同以往那么严肃的语调,讲讲什么是Inception。 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到问题的情境当中,这个情境有以下几个元素: 一个企业 交付一个软件 解决一个业务问题 2001年,年轻的Luke叔叔和Marc叔叔还在爱深折工作的时候, »

未来主义在美国:1909至1914

本文是John Oliver Hand在1981年冬季刊的《艺术期刊》发表的《Futurism in America: 1909-14》一文的中文翻译,借此学习一些未来主义在美国开端时期的知识。 Futurism in America: 1909-14 John Oliver Hand Art Journal Vol. 41, No. 4, Futurism (Winter, »

未来之店

误入Warby Parker在苏活区的店,考究的木书架上放的是精选的《巴黎评论》,还有中世纪靠椅,你以为你在精选的独立书店或图书馆,事实上,你在眼镜店。 而苹果零售店的野心是「不再销售」:让交易在整个品牌体验中「自然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忙碌的「天才吧」成员,看起来更像是你周围那些极客朋友,而不是销售员。 传统关系 传统零售中顾客和品牌的关系正在被改变,在传统模式中,顾客通过「交易」和品牌建立一种契约,关系正式建立: 顾客通过交易和品牌建立关联,对零售商而言大量的工作围绕在交易周围, »

心怀野心的随遇而安

(特赞访问稿) 采访(Q)=小王子mayday 达人(A)= 熊子川 Q:您认为学生时代,您就读的哪所学校对您影响最大? 也许和这个系列很多设计师不同,我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设计教育,本科是学计算机的,10年前国内并没有太多的设计教育,所以其实学校对我的影响并没有特别大。 我在与设计不期而遇的旅途上,更多的是自我驱动。我属于工作之前处于比较迷糊状态,工作后突然开窍的。一直以来,设计对我来讲,不是一种理想、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态度,而是一种专业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完整服务,而不是一个点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