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成长

最近跟很多没毕业、刚毕业、或者工作3年以内的设计师聊天,了解了许多他们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困惑,我想总结一些我的想法供大家参考,第一个话题是:我为什么不再成长?

成长总是一个最频繁的话题,很多在一定时间里总感觉到成长受到了限制,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成长。在我看来,成长的决定因素(成长因子)有四点:

  • 你所在组织的成长
  • 你领导的成长
  • 你伙伴的成长
  • 你自己的努力程度

在这里,我把你自己的努力程度放在了最后,在我看来,依靠自己的精神力成长是最不讨巧的方式,但是事实上,很多抱怨无法成长的设计师,即没有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组织、被一个无法成长的领导管理、周围没有快速成长的伙伴、自己又缺乏自我成长的驱动力。因此,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成长,只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 我的公司在成长吗?
  • 我的领导者在成长吗?
  • 我的伙伴在成长吗?
  • 我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多少?

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为自己寻找外部的借口,而是告诉大家成长的最佳方式是“借势”。我们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在有意愿成长时忽视环境的影响,陷入自我学习的执拗;在成长受挫时又开始抱怨环境不好。那么如何识别公司、领导、和伙伴的成长呢?

公司成长

对于一间规模在50人一下的小公司,公司整体业务量的成长就是全部,最好的办法是和人力资源与销售人员聊天,他们掌握着一间公司的供给和需求,成长往往带来的是供需两旺,人力资源和销售往往是最忙的,听他们抱怨什么、看他们的状态可以体会到公司的成长。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对员工进行财务透明,了解营收(Revenue)、净利润(Net Profit)、人均营收(Revenue Per Employee)等财务指标也是判断公司成长最直接的手段。

而对于成百上千规模的大公司而言,情况有些复杂,对于设计师而言,我指的就是互联网公司,你所需要关注的是“你所在产品线业务的成长”。作为设计师的你,一定可以判断你所在的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生命周期,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超不过五年,最旺盛的增长期也许只有一年左右,当产品成长趋于平缓,在组织级别你能获得的成长因子就越小。

领导者成长

可能很多人忽略了领导者成长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是最朴素的道理,如果你的领导者年复一年地重复一件事情,不追求更高的挑战,他就不会把他重复做的、对你来说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交给你。有时候就是这样,你的高度由你领导者的高度决定,如果他甘于现状停滞不前,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

判断一个领导是否成长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成长需要保持学习习惯,我个人而言,我不赞同纯粹用“高情商管理高智商”的设计管理者,也许在业务上它是可以持久有效的,但对于设计专业性而言,是缺乏同理心的。一个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并且不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更新,他所带领的设计团队才可能形成成长的习惯。

其次,看他是否敢于冒险,成长的结果往往是对真实能力更高的判断,最终体现在对风险的容忍度,一个不断开拓新领域挑战未知的设计领导者一定是期待或正在高成长的,对于设计师的你而言,了解一下你领导的行踪,离客户和市场越近、离风险越近。

伙伴成长

羊群效应对成长的影响巨大,如果仅仅由工作结果来判断伙伴是否成长有些武断,更好的办法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 他是否关心组织的成长:了解业务发展、尝试接近客户、尝试风险更高业务;
  • 他是否关心领导者的成长:关注领导的发展方向、与他建立联系以及跟随他的关注点;
  • 他是否关心其他伙伴的成长:帮助其他成员的成长、建立更亲密的伙伴关系;
  • 最后才是他自己的成长习惯:8小时工作之外的充电、阅读和总结的习惯等。

如果一个团队里的大部分人都把组织、领导者、伙伴的成长当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看待,整个团队成长的群体效应就会变得更大。如果你的伙伴:

  • 不关心组织的成长,只把组织当成简历里的一条经历;
  • 不关心领导者的成长,只有职位上的跟随而我情感关联;
  • 不关心其他伙伴的成长,只有竞争而无合作;
  • 无论你再怎么努力成长,最后的结果都是事倍功半。

努力程度

在我看来,个人的努力程度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成长方式,但在一个已经具备前三项成长因子(组织、领导者、伙伴)的环境中,它也许是让你脱颖而出的最关键要素。那么到底需要在什么地方努力呢?

首先,工作习惯高于工作技能:什么是工作习惯,它细致到一张工工整整待办事务的列表、一个一直跟随你的笔记本、按照时间和项目排序的工作文件夹、熟练使用各个工具的快捷键、专注的工作状态,而并非把PS或AI用到极致,一个资深设计师和初级设计师的区别往往在于工作习惯,而不在于技能熟练程度,那么请问,你所引以为骄傲的工作习惯是什么?

其次,设计思维高于设计技巧:一个完整“设计观”的培养要比设计技巧更加重要,设计思维的培养来自于由外及里、来自于各种知识的相互激发,前者需要更加端到端的项目(从想法到实现)以及深入真实世界的历练、后者则需要大量相关知识的阅读(美学、方法论、哲学、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史等)。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年轻设计师口口声声说设计不止是美、追求美好的产品而不究其里;养成了只转不读、马克一下的阅读习惯,阅读也过于单一、过度追求干货,而不自己产生干货。

最后,职业性格高于职业规划:过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完全没有意义,也往往是幼稚的,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就是技能的加速贬值,我们所积累的技能和知识可能在两年内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而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职业性格,可能受益于你整个职业生涯。每个人对设计师职业性格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对我来说,我所欣赏的职业性格是“使命感”、“跟随”、和“不拒绝”,“使命感”是不和这个大环境妥协、追求尊严和理想;“跟随”是学会欣赏和接近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人;“不拒绝”是不拒绝任何可以帮助人的小事情,哪怕是做一个“免费的图标”。

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的人,就请问自己,在过去的几年里,你的努力让你形成了什么样的工作习惯、如何定义自己的设计思维、以及你的职业性格是什么。

写在最后

这些不成文的想法,都是在最近一个月与超过8位设计师交流的结果,他们有的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打磨了8年、有的在BAT公司里遇到职业天花板、有的在海外追求自己的设计理想、有的还只是在校的学生。他们的很多疑问和困惑都帮助我思考作为智力工作者的设计师应该追寻一个什么样的成长之路,接下来,还有许多其他话题,包括:

  •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 创业是个好选择吗?
  • 全才还是专才?
  • 离开还是继续?

这些都会在以后关于“成长”的话题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