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表达,无关正确

连续写了好几篇关于Dunne & Raby的文章,引发了不少讨论,也结识了在这个领域很有想法的年轻设计师们,我想,这篇文章是写给他们的。

昨天我参观了纽约当代艺术馆,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杜尚1913年的《自行车轮》,我就愣愣站着如此费解地看着这件比《泉》还早的“无心之作”,如何也体会不到作者所说“好像壁炉里跳跃的火”一样的着迷。

在回来的地铁站台上,我看见了一个红色消火栓的标志,那里面藏着喷水的软管,我不自觉地“跟它撞了一下拳”,很开心地乐了。直到那一刻,我才体会到摆脱功能目的之外的一种可爱形式,是不一样的审美,或者“有意味的形式(implicational form)”。

突然一下我明白了D&R所表达的情愫,也明白了与整个现代主义一脉相承的东西,那东西就是一代一代设计师反复纠结挣扎强迫的:我表达不出我想要表达,可我需要表达。

我没有自己任何一件得意的“作品”、我的手机里也没有那些被雕琢得像艺术品似的App、我没有接受过长期的美学和设计教育、可是我喜欢写博客,因为这是我“表达自己”的唯一手段。

而真正的问题是,虽然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可越来越少的设计师都不记得该如何“表达”,事实上,不记得“表达”的本质是不会“思考”。

这就是时代的问题,在一边功能世界的设计师们忙忙碌碌不可终日,要么一身江湖气、要么一身硅谷气;另一边精神世界的设计师知识越多,焦虑越多。前者看到D&R的观点后认为“看起来很兴奋但不知道能有什么用”、后者看到D&R的观点后认为“最终依靠博物馆展品怎么看都不是正确的”。

确实,在逻辑上,D&R基本是说不通的,全书的逻辑都是断片的,章和章之间基本关系不大,都可独立阅读,如果从“说服性(convinciable)”这个角度来看本书的观点,基本完败。事实上全书最重要的观点是:

  1. 请接受你自己的怪异;
  2. 请建设属于你自己的虚拟世界;
  3. 请努力表达自己的怪异;
  4. 请学会使用意味;
  5. 请学会使用不同手段(有趣、幽默、友好、戏剧化)表达你的怪异;

而D&R面对的世界:

  1. 不接受离经叛道;
  2. 建设自己的虚拟世界是不现实的;
  3.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怪异、纠结于自己的怪异;
  4. 不愿意思考导致的错误或过分的意味;
  5. 不会表达怪异;

这就是我认为D&R本书的价值,他们虽然没有在书中过多描述“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样符合AB宣言的意味),但至少它把观点背后的意味体现得非常全面,这样的表达本身也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得章法的,但我认为,是可体会的。

我喜欢一战之前的世界,各个领域的实践者们傲慢幼稚狂热地把玩着科学和新世界的哲学,喷张出从未有过的表达方式,这是消费主义盛世之下伟大的副产品。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被产品裹胁的价值观,是被消费主义圈养的消费者,是以侍奉消费者为荣耀的设计师,曾经的“表达主义盛世”稍一冒头就被迫不及待地打压和质疑“这是什么鬼”。

最大的问题是一方面,大量的设计师已经忘记了“表达”,也不需要思考;另一方面,那些会“表达”的设计师却忘记了生活,思考只是在徘徊和质疑。而D&R的精彩之处正是鼓励前者多进行思考和表达、教会后者如何更好和丰富地表达。

换句话说,比讨论D&R的理论有没有说服性更为应该思考的,是这个世界“不愿表达”、“不会表达”和“不尊重个体表达”的问题。

1913年美国的军火库(The Armory Show)展览,看到欧洲的现代艺术发展到如此多的表达形式,整个美国愤怒了,被激怒的人民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打出“这是什么鬼东西”、“这有什么用”、“根本不能说服我”等口号,直到1930年后美国才开始走上现代设计的快车道。

很多人也跟我回复,说我的博客越来虚、越来越玄,而我希望最有趣的事情,是饮着酒吃着肉,跟你说“友尽”。

再如果,你懂这个道理,来,请给我一个虚拟的“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