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教你的设计道理

你所听到的设计不足以成为一个产业

我们所处,是科技产业,对你我来说,我们所做的设计都是对技术的补充,哪怕你是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背景,你所做的,也是「消费品市场」这个产业的补充。

你我需要了解的,不是「设计」这个产业,而是科技这个产业(或其他具体产业)、因为没有「设计这个产业」。那么,如果你身处科技这个产业,你对科技了解多少?

我们的设计流程依旧来自工业时代的遗产

工业时代的核心在于「定义、标准、流程、指标」,现在依然存在的设计流程、岗位划分、产出物保留着前一个时代的影子。最直白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比稿?」、「我们为什么要有多个方案?」,既然没有设计是不变的、从始至终的,起点在哪里有什么关系?

我们依然来自于工业时代的遗产

工业时代铸造了工人阶级,以及一个阶级的整体特质,这些特质因为工作方式依然残留在我们身上:我们有时抱怨划分较细的岗位、却又依然热衷于保持「设计师的身份」,那份自豪,就像几十年前产业工人的骄傲。

匠人精神不在于雕琢,而在于经营

是谁把「匠人精神」带给了我们,却不说「匠人精神」的本质在于「匠人独自经营自己的手艺」,而让我们浅显地认为「匠人」就是执念于自己的手艺活,这明明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劳动模范精神」。

我们在为一个模糊世界设计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变化的(Changing)世界,而是一个模糊的(Ambiguous)世界,它的模糊体现在:对与错已经没有意义、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和形成观念(Making Sense)交错进行。设计变成一个一群人「盲目、却以自为明眼的」旅程,关键在于寻找,而不在于找到什么;关键在于角度、而不在于看到什么。

角度(Perspective)才是设计师真正的敏感

设计师真的只负责对美、格式、规则、模式、感觉、体验敏感吗?不,真正的敏感来自于看待事物的多角度,「从来没有人向你那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才是对设计师最好的评价。

你深爱Airbnb每一个讲述故事的房间,那么去听听旧金山中国城里租客的声音;你为特斯拉的电动车惊艳设计而感动,那么研究一下电池生产中产生的毒物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你觉得Uber的拼车模式为尾气减排做出了贡献,那么调查一下我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城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何时抛弃设计师的身份

大部分的迷失来自于对身份的迷失,「这不是我该做的、这不是我想做的、我应该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解决执念在于模糊自己、抛弃身份,寻找属于自己的设计哲理,是有一天不需要标准、角色、界限、产出来定义自己,这才是未来设计师。

以上。